引言
Picture on 눈물의 여왕 | tvN
“So much of what is love, is fish love.” ― Rabbi Dr. Abraham Twerski
感想
家庭
淚之女王這部片,有著一眼所見的愛情故事。此外,格外吸引我注意的,就是「家庭」。
男女主角婚後,各別的家庭延伸到男女主角所組成的家庭,男主角娶下豪門千金,很多事情受到娘家的羈絆。
男主角的母親,知道男主角得知女主角剩下的壽命不多的消息時,反倒覺得再撐 3 個月就可以輕鬆的念頭,讓男主角的母親感到丟臉與憤怒而出手打了男主角幾下,說出類似「我是這樣教你的嗎?」等話語,可以想見男主角從小到大,除了自己的各項表現出色外,家庭帶給男主角很多正向的教育與影響。
女主角一家,本來是和樂融融的,卻因為家庭成員無法從失去女主角哥哥的悲慟走出來,彼此帶給彼此無止盡痛苦,但女主角還是執意選擇嫁給男主角,女主角雖然受到家庭的影響,在大多數的時候、在外人面前,總是一副冰冷、理性又幹練的樣子。只是,女主角內心溫暖,也渴望溫暖,讓女主角選擇男主角做為自己的另一半。
男二的母親,似乎看錢看得非常重,而忽視男二對愛的渴望,讓男二沒有學習到用正向的思維,面對自己的愛、表達自己的愛等。
選擇
家庭塑造每個人,但成年以後的我們,其實仍保有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權利。
男主角得知女主角剩下的壽命不多的消息時,男主角自己說是有一種再撐 3 個月就可以輕鬆的念頭,但,同一時間男主角的心裡面也不知不覺地找回結婚前,自己對女主角的愛與承諾。因此,對女主角的態度有 180 度的轉變。
「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。」可以算是這部劇的經典名句之一。女主角因手術失憶後,正是在不斷地檢視、驗證自己的「心之所向」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,是不是也能夠不時地停下腳步,在「身之所往」之前,好好地檢視自己的「心之所向」呢?
悲慘的男二,除了讓偏執,導致自己的偏差外,難道,不能夠做出其他的選擇嗎?以外在的生活條件而言,男二要做出其他的選擇,按理來說並不難,但,事實並非如此。身而為人,我認為,終其一生最難、最常,也最需要面對的課題,就是我們常常要面對的,不是外在,而是自己,從而做出選擇。
愛情
什麼是所謂的「愛情」?
我在本篇文章一開始引用 Rabbi Dr. Abraham Twerski 的話語,引自一部 Youtube 上的影片(如下)。
我必須說,自己從老早以前,就在追尋所謂「愛情」的本質與真諦,在看到 Rabbi Dr. Abraham Twerski 的說法前,我認為自己其實就已經找到答案:「True love is a love of giving」。
然而,「愛情」難的地方,就在於即使我們已經知道答案是什麼,兩個所謂相愛的人,在生活上所要面對的每一件小事、瑣事,都可能不斷地在考驗彼此之間「愛情」。
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,用搜尋引擎找出所謂「愛情的定義」、「真愛是什麼」等問題的答案,似乎已經不會太難,問題是…,付諸行動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。
生命
當我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,心情如何?生活要如何度過?
這樣的假設性問題,似乎每個人都思考過,但,要提醒自己,把每一天都當成是最後一天在過,用這樣的心情去珍惜比較好?還是說,平常心就好?
劇中,當身旁的人,得知女主角剩約 3 個月的壽命時,對待的態度也就跟著改變。
或許,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,提醒自己,每一次跟他人互動時,都可能會是最後一次,那麼,我們會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其他人呢?
後記
Epilogue 的安排:「淚之女王」這部片的手法,就是在每一集都置入所謂的「後記」,說真的,對於我自己近年寫部落格,喜歡用「後記」這樣的構架,多少有一點親切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