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保護貼再怎麼強調自己有多硬多耐,使用 1 年之後,可能都要面臨更換的命運。
新的手機花 3、5 百元貼保護貼,還可以接受,使用 1 年以上的手機,好像得把算盤拿出來。
抱持著這樣的概念,我從去年開始,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在這張保護貼上面,沒有思考到所謂的 CP 值的問題。
另外,從去年開始至今,約莫 1 年的時間下來,我認為,這時候來分享一下心得,也應該比較有足夠的立場。
1 張不到 100 元的保護貼
我最近給手邊的手機,各入手 1 張保護貼當備品,價格都不到 100 元。(下圖)
從拍賣場買回來的,貨品的包裝良好,出貨速度也算快(除了每年的雙 11,容易遇到等待期)。(下圖)
產品本體、施工用的週邊,也都非常齊全,其中,Wipes 有 2 片,綠色 1 號 Wet 的部分,因為它含有酒精,所以,我基本上都不會把它拿來擦拭主機上的螢幕面板。(下圖)
這張不是在同一時期入手的,但我印象中,價格也落在 100 元上下。(下圖)
心得分享
品質:一開始,我從拍賣場入手的時候,抱著的是「反正一片也不貴,頂多就當是繳學費」的心情,但,沒想到產品的品質,遠超出我的預想。
抗藍光、滑順度、霧面、抗刮、耐磨與 9H 硬度等等的說法。
(1)抗藍光:我個人是認為真的要達到抗藍光效果的,不太可能用不到 100 元就做得到,如果像我是眼鏡族的人而言,不如直接配抗藍光的眼鏡。
(2)滑順度:我因為玩手遊的關係,也滿期待滑順度可以高一點點,只不過,我的經驗當中,那些增加滑順度的鍍膜,無論價格落在那裡,通常無法撐超過 3 個月,但,這個說法並不夠精確,應該要以個人每日使用手機時間來計算會比較好。
(3)霧面:這個的部分,滿容易踩到雷的,我個人比較不推薦從電商網購霧面材質的保護貼,有需求的話,跑一趟實體店面會比較實在,只是…,價格可能就不會太便宜。
(4)抗刮、耐磨與 9H 硬度:我自己的經驗是 100 元以內,跟 300 元以上的,好像沒有顯著差異。倒不如使用 100 元以內的,用個大概 1 年左右,就換張新的。DIY 之路:想要從保護貼這個省錢,我認為有一部分應該是省掉在實體店面的成本:店面租金、庫存空間以及由店員處理的「人事費」等等。DIY 施做是必定要學習的,只是,也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一開始還不熟練時,多花一點時間與材料的費用。以我自己來說,我曾經在貼過手機、平板與任天堂 Switch,以手機來說,我認為 iPhone X 與 iPhone 13 不是很好對位,算是很強的「對手」,再者,像平板、任天堂 Switch 這類面積越大的,就越不好處理。從開始 DIY 至今,我自己也有貼壞過 2、3 張保護貼的經驗,但現在已經越來越順手。
後記
入手方式:我比較常從 蝦皮購物 這裡入手。
我記得自己是從 iPhone 4S 開始,會在行動電話上使用螢幕保護貼,當時候在選擇保護貼時,我選擇那種有點像鑽石般閃亮亮的保護貼,自然也比較貴。
後來,使用犀牛盾的保護殼,也就順著使用同品牌的保護貼,後來新的機子上手時,通常就是電商或通訊行會用比較低價(甚至附贈)的方式搭配服用,但無論是那一種選擇,花個幾百元肯定都是基本消費,由於手機不便宜,所以消費的心態上,也就認為用幾百元去保護萬元以上的產品,似乎是必要的。
然而,服兵役期間,我有一位入伍前就已經在經營通訊行的學弟說,其實他們賣手機,利潤比較高的商品並不是手機本身,而是週邊商品,尤其是保護殼(當時智慧型手機並不像現在發展到近乎飽和,保護貼比較少有人在用)。這位學弟跟我分享不少事,也讓當時還不算踏入社會的我,開了不少眼界,而這些分享,也放在我的心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