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明人劉重次先生已於9月30日辭世,同樣身為蝦米族,在發表本文之前默禱、感念劉先生…相信,有很多蝦米族轉入 Linux 或是 Mac OS X 之初,首要解決的問題,就是輸入法。

Mac OS X 已經有官方所釋出的程式,安裝的方式也越來越容易; Linux 呢?假設是把 Linux 純綷拿來架設 Server 的人,其影響不大,若是嘗試想把 Linux 當作 Desktop OS 的人,無論是火紅的 ubuntu ,或其他任何的 Distribution ,桌面特效、強大的 OpenOffice ,對蝦米族而言,都不是最關鍵的問題,可見輸入法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閱讀全文 »

Linux所有的目錄都包在unified filesystem,沒有所謂的A槽、C槽等玩意兒。

用Google搜一下關鍵字:fhs,找到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,了解到Linux底下的目錄結構是有標準可依循的,即使各家Distribution略有不同,但是相去不遠。所以,得動腦記一下/bin、/sbin、/boot、/dev、/etc、/home、/mnt、/proc、/root、/tmp、/var與/usr等目錄的意義,談到這裡,使用Mac OS X,絕大部分都不必去記這些東東,但是如果有心要Hack(not Crack) Mac OS X,仍有規則可依循,也當然有部分的差異,例如:家目錄的路徑就長得不太一樣。
再記一下mount、umount指令,指令有一些進化,以往得給它掛載上去的東東是什麼樣的檔案格式,現在可以省略。mount /media/cdrom較mount /dev/cdrom /mnt/cdrom被普遍使用,mount /media/cdrom來自SUSE Linux,另外,觀察一下以root跟一般使用者的身份,將光碟放進機器裡,root不會自動掛載,這是因為root要學比較多(自己亂說的)。

閱讀全文 »

檔案與目錄,重不重要,當然重要,只是個人使用,推到企業時,管理檔案與目錄,必須要有很清楚的觀念。

首先是關於檔案與目錄的相關操作,X上頭的拖拉放,應該不用多說什麼,一些相關的指令與其參數記一下:pwd、cd、touch、mkdir、rmdir(不常用)、 rm、cp、mv…等等,練完每一個動作,就要ls一下,驗證是不是成功。還記得以前在學Dos的時候,有同學問我:「學這些指令到底要做什麼呀?我對電腦的操作感到不解。」我想 個人電腦,檔案怎麼放,找得到就好(丟到/tmp會很難找,千萬不要養成將重要檔案往這裡面放的習慣),不管太多也沒有關係,反正搜一下就好,尤其像蘋果的Spotlight如此好用,應該沒有關係吧!但是在企業,這麼搞真的好嗎?

閱讀全文 »

一早起來就練功,一想到Linux,我就想到參考文件…

1.man or info command:看Linux的指令相關文件,以ls而言,Fedora Core 3跟Core 5,同樣的參數 卻有不同的描述。
2.whatis : 使用前得先執行makewhatis,需要等待一點時間,讓資料庫建立完成。
3./usr/share/doc/:一堆看不完的文件,對了,甚至有動物園出版社的書在裡頭喔!
4.The Linux Document Project:http://www.tldp.org,重要網址,我要用心給它記下來。

閱讀全文 »

安裝Linux,現在似乎比以前容易得多,記得以前剛開始學Linux,書本上建議先去看一下原本安裝的Windows所呈現出來的裝置列表,屆時遇到問題可以解決。以Fedora Core為學習的出發點者,一進到光碟開機後的畫面,不妨先點一下[F2],讀一下Installer Boot Options,不必死記,大概知道一下即可。如果企業需要多部Linux,包括Server、Workstation與Desktop,那麼實務上應該不會用光碟安裝,尤其DVD還沒有普遍時,試想換片的情形有多麻煩。

裝起來不難,重要的是安裝時的規劃,機器未來的功用是什麼,學習的話,當然會將所有的伺服器套件裝進來,但是實際規畫時就不一定這麼搞,硬碟的分割,我花了點時間學習,有時候我會把/boot、/home、/var與/獨立分割出來,另外,我還是記了一下只能割出4個主要分割的原因。

閱讀全文 »

由於JT找我聊一些關於LPI的問題,我開始想,不妨就把我複習的紀錄寫在jute上面,藉由Blog寫下來釐清一些尚未搞清楚的觀念,至少可以幫助自己。那麼,一切就從歷史開始講起吧…

1991 - Linux之父:Linus Torvalds,寫出第一版的Linux Kernel,接觸過Linux還不認識的人很少吧!附帶一提的是Linux的正確發音,網路上有人放Linus親口講出來的錄音,有些人認為正確的發音是呈現專業必要的,我沒有很堅持這一塊,只是偶爾聽到人家講「壽司」Linux會有點受不了就是。

閱讀全文 »

PICT0014 iMac G4(檯燈)現在應該算是老機器了,尤其我手頭上這一部的USB尚且還是Rev 1.1呢!

老機器拿來玩Linux,我記得在PC上常聽到,卻不見得能夠在Apple得到皆大歡喜的結果。

閱讀全文 »

相信很多人老早就在使用gcin,我今天才開始用,搭配嘸蝦米,覺得很好用。
我的安裝步驟如下。

1
2
3
4
5
rpm -ivh gcin-1.0.9-1.fc4.i386.rpm  
iconv -f big5 -t UTF-8 -o noseeing.cin liu5.cin
gcin2tab noseeing.cin
cp noseeing.gtab /usr/share/gcin/table
登出再登入FC4,完成
閱讀全文 »